[第四期] 分论坛二:如何培育中国经济新引擎

【摘要】2013年6月29日,第三届全球智库峰会第二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中国经济的新引擎是什么”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来自世界各国的多位嘉宾从各自研究角度和自己国家的发展经验,对中国经济转型提出了建议。来自国内的专家学者则就中国经济新引擎的一个具体方面——城镇化,给出了中国城镇化路径选择的建议。

 

一、中国经济转型之道

提高消费水平,转变投资方向。波兰前副总理格热戈日?科沃德科认为,比起欧美国家,甚至比起新兴经济体,中国的消费都是比较弱的。中国经济转型需要转变到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提高消费水平,首先要保证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可以持续,如果中国经济能够保持这一快速增长态势,居民购买力和消费能力就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十年左右就可以达到西方国家的人均消费水平。加大环境保护领域的投资,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方面。应该鼓励更多投资用于清洁生产技术、环境友好技术,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

提高服务业比重,加快服务业开放。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前院长蔡旭认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需要有一个强劲的服务业。中国GDP中服务业占比太低,极大影响了经济增长潜力的释放。最有效的发展服务业的方式就是引入竞争机制,对服务业进一步放松管制,提供更加宽松透明的市场环境。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部部长葆拉·苏巴基认为,金融领域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中国需要在金融领域改革过程中建立起一个强劲有力的资本市场,对于需要融资的各类企业和机构,应该有更多的选择,而不只是依赖于银行借贷。

继续扩大开放,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印度中国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穆罕默德·萨奇布认为,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很成功,但还有很大的开放空间。比如,中国和印度之间目前的合作层次还非常低,需要进一步拓展合作机会。美国太平洋国际政策理事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杰罗尔德·格林认为,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之间不合作这个代价是我们负担不起的。中美两国做伙伴比做敌人,对双方来说都合适得多。

推动改革方案的执行。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弗朗索瓦丝?尼古拉认为,中国已经找到了经济转型的方案,实施改革的方向非常清晰,但多年过去了,现在这些问题仍然存在,说明政策执行上有问题,原因可能是需要在短期和长期利益之间未找到平衡,各级政府都倾向于短期措施。

二、中国城镇化的路径与选择

中国城镇化的困境。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认为,当前中国城镇化面临四个主要问题,一是户籍城镇化率大大的低于名义城镇化率,二是人口城镇化大大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三是中西部城镇化率远远的低于东部的城镇化率,四是小城市的城镇化率远低于大城市或者特大城市的城镇化率。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中国城镇化路径取决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行动者,所以关注地方政府想要什么样的城镇化非常重要。对地方政府来说,城镇化最重要的还是GDP,为了GDP他们一定会首先推动土地城镇化。当前中国城镇化不仅是经济扩张,也是权利扩张。很多县都在申请把县级市提升为地级市。中国的城市不是市民的城市,而是官僚的城市,这样的城镇化很危险。

推进中国城镇化的路径选择。郑永年认为,一是要重新界定土地数量,不能在不掌握土地总量和功能情况下进行城镇化。二是要对城市做一个分类,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城市已经过度城市化了,二、三类城市的城镇化还有很大空间。三是要重视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将是未来城镇化的重点。四是城镇化过程要注意保护农村,城镇化也包括农村现代化,实现农村与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认为,当前城镇化的核心任务是解决流动人口的市民化问题,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相应的制度变革,创造相应的制度条件,但这种改革非常复杂。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丰认为,要真正实现城镇化,社会保障和医疗一定要做成全国性的,否则很难实现真正的城镇化。

    信息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京ICP备09051056号 京公网备110102005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