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 分论坛四:国际关系调整:智库研判与企业决策

【摘要】与会国内外嘉宾围绕“国际关系调整:智库研判与企业决策”发表观点,认为非洲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新引擎;人口增长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加强合作是解决全球治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主要大国未来前景应持乐观态度;智库研判应加强与社会公众、企业的互动;世界格局变化给中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美确保双边投资环境开放有利于共同发展。

 

2013年6月29日下午,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承办的第三届全球智库峰会第四分论坛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召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王春正主持了主旨演讲时段,非洲联盟前主席让·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顾问蒋正华发表主旨演讲。来自国内外11位专家学者发言。

非洲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新引擎。让·平指出,非洲正在实现增长腾飞,在全球金融危机情况下,平均增幅达到5%至6%,现在达到6%至7%。有一些国家甚至达到10%以上,非洲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新引擎。中国对原材料的需求,促进非洲经济迅速增长。目前,非洲需要改变以原材料为主要出口产品的结构,以获得更多利润。新西兰亚洲基金会首席执行官麦康年认为,非洲大陆与各国相互合作,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取得巨大进步,正在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口增长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蒋正华认为,人口发展应该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文等因素结合起来考虑。20世纪人口迅速增长,世界人口由16亿增长到了61亿。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世界人口增速在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下,得到有效遏制。人口与经济应协调发展,研究表明,人口增长率假如是1%,经济增长率必须达到2%到3%,才能使该国或地区人口生活保持原有水平。人口老龄化是自然过程,不可避免,为此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做好准备。麦康年认为,一个国家的人口会对整个世界产生影响。

加强合作是解决全球治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认为,当前国际关系发展面临六大失衡问题:人口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生产与需求、投资与消费、收入分配。世界经济政治秩序从冷战以来基本稳定,经济缓慢但稳定增长,中美合作与竞争关系同时发展。法国国际和战略关系研究所所长帕斯卡尔·博尼法斯认为,在信息时代,社交媒体为公众提供大量信息,个人可根据信息采取行动表达意愿。中产阶级推动世界政治权力发生变化,各国民主化由内而生、且呈国际化趋势。麦康年认为,解决全球治理面临的问题,唯一途径是国际合作和地区合作。

对主要大国未来前景应持乐观态度。欧洲改革中心外交政策主任伊恩·邦德认为,欧洲危机产生采取的政策措施是否会产生预期效果还有待观察;美国经济已经开始恢复,美国仍将是本世纪世界上最强大国家之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有潜力扮演重要角色,但取决于中国人民和政府如何用好这个角色。麦康年认为,欧洲和美国在过去对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其未来不应太悲观。

智库研判应加强与社会公众、企业互动。澳大利亚全球基金会秘书长史蒂夫·霍华德认为,全球治理需要各国领导人加强交流合作,政府在制订政策时,应让社会公众和企业更多参与。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认为,国际格局变化和企业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建议政府按照经济发展规律,推动本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发展。帕斯卡尔·博尼法斯认为,智库发挥作用,不仅要向政府表达观点,而且也要向社会公众表达观点。

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化给中国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国家发展改革委外资司司长孔令龙认为,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使发达国家陷入困境,中国通过对外开放,采取“引进来”、“走出去”应对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副总裁李雷认为,中国城镇化和西部开发能够创造出巨大市场需求,给企业带来更多机会。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认为,中国企业要加快提升自身实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研发创新能力,形成中国跨国公司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所长赵昌文建议政府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让企业有更好预期,更多地创新,实现产品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转型。

中美确保双边投资环境开放有利于共同发展。美中关系委员会会长史蒂芬·欧伦斯认为,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联邦政府没有干预和歧视。美国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主任杨大利认为,未来将有更多优秀高中生出国留学,国外大学将到中国设分校,中国优秀高校也会到国外设中心。目前是中外教育交流黄金时代。

 

    信息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京ICP备09051056号 京公网备110102005534